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白銀、鴉片、戰爭與貿易協議


小時候看電視古裝劇──尤其是武俠片時,劇中那些行旅客商乃至綠林豪俠們隨便出手便是碎銀甚至整錠銀元的場景,可說是屢見不鮮,以致讓人形成了一種印象:即古人都是揣著銀子出門上路的、並且帶個一二百兩毫不稀奇。

長大後見識多了,發現電視裏演的有兩大問題:第一,古代的一百兩大約相當於三四公斤重,二百兩那就是七至八公斤了,可是電視劇中的人物卻是個個衣衫窄窄且一派輕鬆的樣子,絲毫看不出身上藏有如啞鈴般體積和重量之金屬塊的痕跡;第二個不現實,即古中國受限於開採及冶煉方面的技術問題,銀產量即使如唐代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一年總額超過十萬兩,但仍不足以支撐成為全國通行的貨幣。

兩宋時期,雖然仁宗執政初期即已官定稅收用銀,使白銀成為法定貨幣,也出現了形同砝碼的銀錠,以及政府與民間用官鑄或私鑄的金銀錢做交易,但數量上仍不足與紙鈔和銅鐵錢相提並論。

元朝時,開始出現了作為通貨使用的銀幣,政府還鑄過五十兩一錠的大銀元,稱作「元寶」,意思是「元朝的寶貨」(其實在唐代時即有「元寶」之稱,如「得壹元寶」、「順天元寶」…,南宋亦有「慶元元寶」、「嘉泰元寶」、「大宋元寶」等等,但皆非銀元,而是銅錢和鐵錢);元寶外形兩端翹起,便於纏在腰間攜帶,成語「腰纏萬貫」便是這麼來的。五十兩銀元多作國庫藏收之用,畢竟體積和重量太大,不好帶在身上出外行走,於是便另鑄有二十五兩以及十兩一錠的銀元,另外還有更小的「銀錁子」。但是隨著國家紙幣制度的建立,金銀皆被集中收入官庫,又頒布了不准私自買賣金銀或打造金銀器物、違者即嚴懲的法律,白銀遂在交易市場中銷聲匿跡了一陣子,直到元末幣值大亂後才又重現江湖。

由於是私下交易,民間最常用的是散碎銀子,因為銀子質地軟,可以用剪刀等工具裁切,用「戥子」(小桿秤)秤重,銀錢價值多少便一目瞭然了;不過銀子的成色不盡相同,最好的銀子稱「紋銀」、差的則叫作「低銀」,兩者即使重量相同、價值卻不可同日而語。電視中將碎銀只在手中掂一掂便成交的演法,實在過於想當然爾了!

往後再到明代,白銀雖非國家法定貨幣,然而隨著民間私鑄劣質銅錢的氾濫與銅礦的逐漸枯竭,加上明太祖開始印行的「大明通行寶鈔」,因發行量不斷加大卻甚少回收,以致通貨膨脹,洪武年間的後期便已經出現明顯貶值,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更是形同廢紙、而不得不下令廢止。最後朝廷只得順應客觀形勢,准許銀錢的使用與通行,於是出現了《明史‧食貨志》中描述的「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情形。

白銀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主要通貨,巨額的數量是至要關鍵,然而中國本地的銀礦出產並不提供如此龐大的數量,至於這麼多的白銀從哪兒來的答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海外。

1550年代歐洲通往中國海路開通以來、直至1800年代,也就是明代中葉到清代中葉末期的這兩個半世紀,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巨額的順差。由於幅員遼闊、物產豐饒,中國無須仰賴進口物資便可自給自足無虞,並且對舶來品也不甚感興趣──明崇禎十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初次抵達中國,「沒有賣出一件英國貨,只是拋出了八萬枚西班牙銀元」(《舊的對華貿易──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格林堡【北京商務印書館】);另一方面,中國所生產的貨品不但種類繁多,並且在質與量上皆可稱得上傲視全球,曾經擔任晚清海關總稅務司近半世紀之久的英國一等男爵──羅伯特‧赫德在其著作中提到的幾句話可以窺見一斑:「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絲織品與皮貨。除這些主要物品外,還有數不盡的其他次要物產……」Chinese have the best food in the world, rice;the best drink, tea;and the best clothing,cotton, silk,and fur. Possessing these staples,and their innumerable native adjuncts ──《"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 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Robert HartLONDON : CHAPMAN & HALL, LD.據史料記載統計,十六至十八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總數多達二百三十六種,其中包括手工業製品一百三十七種,最大宗為生絲與絲織品,其次則是瓷器和茶葉。

除質、量上的優越性外,由於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廉,所以中國商品在海外的價格競爭優勢也十分顯著。再加上新大陸的發現,美洲白銀的大量產出以致歐洲市場上銀價大幅滑落,但在中國的銀價卻因消費需求緣故始終居高不下,因此便給商人有了套匯獲利的機會──當時中國對外的海上貿易路線主要有三:歐洲、美洲與日本,精明的歐洲商人將日本、美洲生產的白銀入中國套換黃金,單程即可賺取一倍以上的獲利!於是白銀便如海水般持續不斷地大量湧入中國。

根據曾經擔任葡萄牙教育與文化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同時也是里斯本大學社會科學暨人文科學學院創始人之一的馬加良斯‧戈迪尼奧教授19182011年)的研究,在這兩百五十年間,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以及佔美洲產量一半的世界白銀皆流入了中國。Os Descobrimentos e a Economia MundialVitorino Magalhães GodinhoEditora Arcádia

又據經濟史與社會學學者安德烈‧貢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書中所述,此時的國際貿易中,有四個地區長期保持著貿易逆差,即:日本、美洲、非洲及歐洲。日本和美洲靠出口白銀來彌補逆差,非洲則靠出口黃金和奴隸以彌補逆差,而歐洲卻無法和這三個地區一樣生產可供出口的商品以彌補長期的貿易赤字。於是,歐洲便只能靠「經營」其他三個貿易逆差地區的出口來過日子:從非洲出口到美洲,從美洲出口到亞洲,再從亞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歐洲成了全球貿易網絡中的中介,同時也將大量的白銀送進了中國。

當時的歐洲諸國普遍奉行重商主義政策,視金銀貨幣為財富的唯一形式,並且認為通過貿易使外國的貴金屬源源不斷流入本國才是最好的富國強兵之道;如此長期而大量的白銀流失,自然引起了如葡萄牙、西班牙等海上強權國家政府的惶恐不安,如西班牙國王便曾在1593年的元旦以及1595年的七月與九月,三度頒發敕令,規定每年從墨西哥運抵菲律賓的白銀以五十萬比索為上限,意圖遏阻美洲白銀流入中國。然而在本國產業相對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現實環境下,這樣的敕令仍不過是徒具形式的一紙空文罷了。

到了1760年代,英國隨著海權的興盛,開始逐漸取代了葡萄牙與荷蘭對中國貿易的壟斷地位;清乾隆皇帝執政時期,西方對華貿易中,英國就占了八成,於是打通和中國對話的管道便成為英國經濟外交上的當務之急,馬戛爾尼使團的來華即是在此背景下成行的。
《中國二百年──馬戛爾尼訪華到鄧小平南巡》(李守中 著【遠流出版社】)書中第三章寫道:
 在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之時,中國對外貿易只限廣州一地。中國對西方的進出口總額約為一千四百萬兩白銀,其中進口六百萬兩,出口八百萬兩。每年約有二百萬兩白銀流入中國,其中約八十萬兩來自英國,約六十萬兩來自美國。
 到了一八三○年時,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增長到了二千二百萬兩左右,中國的順差達到四百萬兩。由英國流入中國的白銀達到二百六十萬兩。

如今英國同樣也面對了昔日西、葡、荷等國所頭疼的難題,更雪上加霜的是,美洲的白銀資源這時已出現了衰竭的徵兆,因此英國必須及時設法遏制白銀不斷外流的局面,否則國家貴金屬庫存的入不敷出以及大量流失勢必將造成國力的嚴重衰退。但是,英國依舊沒有一樣能大幅擴大對華出口以彌補逆差的「正規商品」,於是壟斷著英國對華貿易的東印度公司便將腦筋動到了「鴉片」頭上。

然而中國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時即體認到鴉片的毒害而頒布了禁煙令,因此東印度公司只得通過散商走私的方式將鴉片偷運進中國,此時一年尚不超過四百箱。到了嘉慶二十年1815年),鴉片年進口約四千五百箱不到,但次年即迅速成長到一萬餘箱,一八三○年突破兩萬箱,一八三八年超過三萬箱。

吸毒癮習的迅速蔓延,不僅戕害國人的健康,更使得中國不再持有貿差順差優勢,白銀開始急遽外流。清朝政府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皇帝徵詢朝中乃至各地督撫意大臣意見,多數人所贊同的是最簡明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嚴厲查禁!不過也有些人認為,朝廷早已三令五申查禁鴉片了,卻從不見效,倒不如開放中國農民種罌粟、製鴉片,自產自銷,外國人就很難把錢賺走了。這個方法固然可以扭轉白銀外流,但卻更加深吸毒之禍,自然受到了大多數官員的強烈反對。

上圖:晚清時吸食鴉片情景,男子倒臥手持大煙槍、對著煙燈,左側女子則在抽水煙。
 下圖:清末中國農民種植的正開著花的罌粟田一隅。
 圖片來源:《中華舊俗》  北京【中國書店】

最後,在湖廣總督林則徐等人的力主下,朝廷決定打擊毒品走私以及禁絕吸毒惡習,除查禁、繳收煙土外,並明令全體軍民官吏必須在一年半內戒斷毒癮,否則將處以死刑,連一批皇親國戚如莊親王、輔國公等人都因吸食鴉片而遭到逮捕治罪。

一九三九年三月,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來到廣州查禁大煙,並且親自接觸當地外國人,私下暗地學習英語以及葡萄牙語。接著,召來「十三行」行商,要他們傳令所有外商三天內交出船上以及商館倉庫的全部鴉片,並簽具結書,聲明以後不運賣鴉片來華,否則「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

三天期限過後,外國商人毫無所動,林則徐於是發出嚴正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煙商便用交出一小部分鴉片敷衍了事與謊稱要成立委員會商討的方式來拖延應付;林則徐只得採取更為嚴厲的手段,下令封鎖外國商館區,將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用水和糧食供應,逼使洋人屈服。數星期後,英國商務總督義律Sir Charles Elliot勸告英商放棄抵抗交出煙土;林則徐則於次月將所有查禁到的一萬九千餘箱並二千一百餘袋、共二百三十七萬餘斤的鴉片,在虎門公開銷毀。

查煙期間,林則徐擬了一封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信,其中「聞該國禁食鴉片甚嚴,是固明知鴉片之為害也。既不使為害於該國,則他國尚不可移害,況中國乎」數言,指英國既然明知鴉片有害,就不該將鴉片販賣至他國、毒害別人,說得是義正詞嚴;然而英國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可以禁止鴉片進口,但無權沒收那些尚未進入中國海關的貨物。
中英貿易上的矛盾與爭端還不只這一點。

早在中國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時,政府並不直接出面交涉,而是指定當地十三家商行作為對外貿易的全權代表,英國則是由東印度公司獨家壟斷對華貿易,開始的初期,這十三家商行獲利極為豐厚,與東印度公司一家的糾紛也比較容易協商解決。可是後來因為東印度公司經營不佳,加上壟斷貿易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英國遂順勢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地位,於是對華貿易的商號大量出現,貿易糾紛也愈來愈多,其中最讓英商不滿的就是中國商行的欠債問題──其原因在於外商不能直接向中國官府申請仲裁,一切申訴只能委由十三家商行(即前面提到的「十三行」)代為呈請,而十三行恰正是負債方,結果反被十三行挾職務之便長期拖欠債務,到了一八四○年,十三行中已有多家因無力償還債務而倒閉,涉及欠款三百多萬兩,也因此英國政府急於和中國交涉,制定一套涉外的法律及程序,這首先要由兩國的政府的直接對話開始。

然而從馬戛爾尼使團,到後來的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Amherst , 1st Earl Amherst使團,再到開放外國人來廣州貿易,乃至道光政府的查禁沒收鴉片,中國始終就是不願開啟與外邦平等商談的大門。

於是,英國「用武力打開與中國對話管道」的聲浪愈來愈大,鴉片遭禁沒收所受的巨大損失與羞辱更是使得不滿情緒急速竄升至沸點,英軍軍艦多次駛入廣州港口海域,並與中國軍發生衝突,其示威挑釁的用意已昭然若揭;在國內,議院的辯論也十分激烈,其中一名議員,曾在馬戛爾尼使團中作一名見習侍童,之後又以阿美士德副手的身分出使中國,並在澳門和廣州居住多年,出任過東印度公司的專員,是英國公認的中國通,此人即是斯當東爵士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主張唯有武力展示才能讓中國人坐上談判桌好好對談。

斯當東於一八四○年四月七日在下議院演說道:「當然在開始流血之前,我們可以建議中國進行談判。但是我很了解這個民族的性格,很了解這個民族實行專制統治的階級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談判的同時還得使用武力炫耀。」但是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tone,1809-1898議員十分清楚:這場戰爭將使英國在道義上付出沉痛代價,他大聲疾呼:「在人類歷史上,我從未見過如此不正義並且故意要使國家蒙羞的戰爭。高傲地飄揚在廣州的英國國旗只是為保護一樁可恥的交易而升起的。」(李守中《中國二百年》)

最後,議院以二百七十一票贊成,二百六十二票反對,九票之差,通過了戰爭議案。
接下來發生的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從鴉片戰爭,一直到八國聯軍、庚子賠款,中國兩百多年來靠著貿易順差所積累的數以億計的白銀,全數賠光!

假使,中國一開始便與英國平等對談,展開貿易協商,同意自由貿易並開放大量英國商品進口以減低逆差,但相對的,英國也必須限制商人將鴉片帶進中國,雙方互退一步、取得共識之後,試問:戰爭的可能性還有多少?

那麼,貿易協議或協定agreemant重不重要?

《中國二百年──馬戛爾尼訪華到鄧小平南巡》的書背上如此寫道:「今天我們談論中國的事情已經不能脫離世界大環境,而在康熙至乾隆年間,也就是清代鼎盛期,中國的知識界還不具備這個眼光,他們還要經歷不知多少磨難才學得這一點並且傳授給我們。」

大國尚且如此。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阿膠


本文為回應林慶順教授在「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上發表的《阿膠,比驢還蠢》與《膠原蛋白,膽固醇,維他命》[1]而作,雖為兩篇文,但彼此關聯,合為一文,看來似乎也無不妥,以此留為記錄。

--------------------------------------------------------------------------------------------------

2016127日《蘋果日報》:「阿膠與人參、鹿茸並列中國三大補品,古籍記載因出自山東東阿而得名,而現時全國9成以上的阿膠產自山東。在中醫學裏,阿膠是滋陰補血、安胎的婦科良藥;而藥典明確規定,阿膠只能採用驢皮熬製,若用其他動物毛皮熬膠功效會有所不同,例如以牛皮熬膠稱為「黃明膠」,其功效與阿膠相似但效果次之;而用馬皮熬製的「阿膠」效果卻相反,孕婦一旦食用後,極有可能導致流產。」

就我個人觀感而言,《蘋果日報》其低劣程度可以說是完全不下於《自由時報》的一份報紙,而《蘋果日報》的這一段報導文字正好可以證明此一論點。

基於科學實證上的理由,我雖然對中醫一直持相當保留的態度,生病也不會找中醫治,但也無法認同假中醫之名半桶水式的、拿雞毛當令箭式的瞎編亂蓋!

《神農本草經‧下卷》記載:「阿膠:味甘平。主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孫星衍注云:「《名醫》曰:生平東郡lyingjazz按:應作「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

《本草綱目‧卷五十‧獸部》:「真膠極難得,貨者多偽。其膠以烏驢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爾。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本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只可膠物,故不堪入藥也。陳藏器言諸膠皆能療風止泄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此阿膠所以勝諸膠也。時珍曰︰凡造諸膠,自十月至二三月間,用牛、水牛、驢皮者為上,豬、馬、騾、駝皮者次之,其舊皮、鞋、履等物者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極淨。熬煮,時時攪之,恆添水。至爛,濾汁再熬成膠,傾盆內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膠,煎膠水以鹹苦者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若偽者皆雜以馬皮、舊革、鞍、靴之類,其氣濁臭,不堪入藥。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 漆者為真。」

所以,阿膠原來是用生牛皮煉製的,後來才改作驢皮,而牛、驢「二皮可通用」。按李時珍的話說,牛、水牛和驢的皮最好,豬皮、馬皮、騾皮與駱駝皮次之,至於衣鞋製品上的舊皮就更等而下之了。也因此林教授《膠原蛋白,膽固醇,維他命》一文中引述《蘋果日報》所稱「不是用驢皮製成的,而是用豬皮,馬皮,牛皮,等等,製成的」即為假阿膠的說法,對不起,是錯的!

試問:《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是不是中醫所謂的「藥典」?這兩部「藥典」是不是「打臉」了《蘋果日報》報導所說的「鬼話」?!

至於馬皮「阿膠」會導致流產,我在互聯網上搜尋的結果,只找到了《太陽報》上的一篇報導〈食錯假阿膠 孕婦恐流產〉[2],最後一段寫道:「本港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不含驢皮的阿膠並沒有藥效,『豬皮、牛皮絕對無補血養血效果,如果食咗有雜質,甚至係工業用皮革對身體有害。』而內地中醫師閆石指,馬皮熬製的『阿膠』藥效則相反,『馬皮藥性下(行)血,孕婦食用後,極有可能導致流產。』」顯然彭明慧與閆石這兩名「中醫師」連《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這兩部「藥典」都沒好好讀過!

再至於《太陽報》是啥個東東?「維基百科」上是這麼寫的:「2001年香港新聞從業員對傳媒的可信度評分,《太陽報》最低」[3],我百分之一百相信!!

阿膠驢皮的需求,是商業炒作出來的結果,根據中國內地的報導,其始作俑者與操盤手乃是「東阿阿膠」公司總裁秦玉峰,自2006年上任以來,阿膠漲價漲了18次之多,出廠價從每公斤160元漲至3858元,漲幅約23倍。

怎樣讓中國人相信阿膠的價值呢?秦玉峰的做法是文化營銷,翻遍了所有中國古代的藥物典籍,什麼《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只要是關於阿膠有用的記載,都用來進行廣告宣傳。還經常採訪什麼當代大師,借大師之口來宣傳阿膠的價值。

然後,東阿阿膠在十幾家晚報上發表《阿膠拍案驚奇》、《滋補養生》等1000餘篇文章。他們還與央視、衛視的《走遍中國》、《養生堂》、《波士堂》等節目合作做了10餘個專題片,甚至在劇集《甄嬛傳》裡也有東阿阿膠的植入。[4]

結果就是一堆草頭百姓如浪湧般的追捧、搶購,然而中國官方對於阿膠的療效以及熱潮是持反對立場的,《人民日報》在2016710日還專門發了「微博」,稱阿膠主成分為膠原蛋白,鐵含量極低,因此沒有補鐵補血的作用。[5] 中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12320衛生公益熱線官方微博在201812月發文稱阿膠「不值得買」,其不過是「水煮驢皮」而已,「驢皮的主成分是『膠原蛋白』,這種蛋白質缺乏人體所需的色胺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6]中國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也播出過一期節目《膠原蛋白的美麗神話》進行闢謠。[7]


至於驢子會不會中國人愛吃阿膠給吃到「滅種」了,先看「中國農業信息網」上的一篇文《驢皮被吹破了,驢還能不能養了?》最後三段寫著:
「現代驢產業的產業化工作我國一直在抓。農業農村部將馬、驢、土兔、蜂、水禽等列為特色養殖進行支持,並與2019年全面開展驢產業調查。有關專家建議:一是要加強公共服務和技術設施建設,降低企業和養殖戶的生產成本;二是要通過供應鏈金融或者通過政府基金,加強金融服務建設;三是要加強建設線上交易平臺建設。四是要開發“新型養殖模式”。五是在園區建設方面,要調整現有的行政體制,減少行政成本。
目前,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驢產業創新團隊已經起草的團體標準《驢標識與登記技術規範》已通過立項。對驢多脊椎數性狀分子機制研究以及選育工作正在進行中。對驢飼草料資源開展調研及營養成分分析評定工作也在順利進行。規模化驢場成熟經濟模式也已經在推廣中。針對目前驢皮價格波動對驢養殖造成的影響,消費者對驢肉產品的認可度不夠等問題,該團隊正在著手研究開發食字號的驢產品,包括驢奶產品、發酵驢火腿產品、驢肉生物保鮮等。
如何做驢產業,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在目前的形勢下,驢產業大有可為。無論是市場還是生產,都有著巨大的潛力。這次的東阿阿膠事件,給了產業一個很好的警示,更是給了消費者潑了一盆冷水。任何農產品都不是什麼神品,安全的生產與消費,才是最好的。」[8]

再根據「百度文庫」上《驢產業調研》中的一段話:「2011年在毛驢出欄量繼續攀升的背景下、國內毛驢存欄量扭轉過去十八年不斷下向的局面 648萬頭,出現1.3%的上升,我們預計這主要受益於國內主要阿膠生產廠家不斷建立毛驢養殖基地並帶動基地周邊毛驢養殖(以東阿阿膠為例,其自2003年以來先後在新疆、河南、河北、山東、甘肅、遼寧、內蒙古等毛驢養殖大省建立了20個養驢基地。」[9]

最後再引中國「畜牧業信息網移動專業版」上,於20194月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召開的「白銀市平川區黑毛驢產業發展規劃論證研討會」所發表的報導文字:「驢的生長週期長,懷孕週期長,繁殖慢;居民對驢產品需求逐漸增加,產業有很大增長空間;驢從役用轉為商用,實現產業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農業農村部將馬、驢、土兔、蜂、水禽等列為特色養殖進行支持,2019年開展驢產業調查。」[10]

可見,在中國,驢子顯然並不存在「滅種」的問題。

至於其他國家,林教授在《阿膠,比驢還蠢》中提到:「為了避免絕種,目前已有4個非洲國家以及巴基斯坦禁止出口驢」lyingjazz此話尚未查證,但也仍還有如肯亞為了趕上這波驢皮「好價」熱潮,在國內大肆宰驢取皮,據「友善動物網」所稱:「在動物福利倡導者的抗議下,肯亞農業、畜牧、漁業及灌溉部卻宣布,已經就開闢驢皮市場與中國簽署了協議!」[11]然而據我所查到的訊息,驢皮在全球的貿易,其大部分是「非法交易」[12] ,看看「海關總署發佈肯尼亞輸華加工用驢皮註冊登記企業名單」上的內容[13] ,以及「青島巨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網頁《肯尼亞驢皮進口報關行代理收貨和清關》的內容[14],就不難明白了,驢皮的進口是中國民間企業或公司的報關引進,很難想像會如「友善動物網」所說的「肯亞農業、畜牧、漁業及灌溉部卻宣布,已經就開闢驢皮市場與中國簽署了協議」,顯然把「驢皮貿易」層級拉高到了「中國官方」,不過一般所謂的貿易協議是國與國等級的談判,而非肯亞「農業、畜牧、漁業及灌溉部」這種部會級單位和「中國」國家級之間的「不對等」交涉;此外,這一項「貿易協定」我始終沒找到除了「友善動物網」這篇之外的其他任何相關的新聞報導。

海外關於中國的負面報導,那還真是多如「驢毛」,反正漫無邊際的中傷中國既不花本錢又能吸睛點讚不是?在這一波的新冠疫情下更可以看到此一現象。

總之,林教授稱「中國為了要取得製作阿膠所需的驢皮,在全世界進行對驢的趕盡殺絕」以及「竟而進行滅種屠殺」,將其上綱至「中國國家」層級,我認為未免「言重」了。



注釋:



---------

接下來是林教授所作的回應:

不管是您採用的訊息,或是我採用的訊息,都只是採用,都無法證實,所以就讓讀者去決定要相信那一方吧。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放任這個愚弄人民的狗皮膏藥。至於是基於什麼考量,就一樣讓讀者自己去猜吧。


以及我的再回應:

我所援引的資訊絕大部分都是公開的正式報告或文件,您要說「都無法證實」,我也只能呵呵了。

我在前文所提到的,「中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自不消說,至於《人民日報》與「中央電視台」是什麼背景,不知道請自行上網查閱,如果這都還不代表官方立場,我更只有呵呵了。

                在現今地球上生活著許多野生驢群,在非洲有「非洲野驢」,在中國大陸有「西藏野驢」與「蒙古野驢」,「野生非洲野驢粗估在原棲地約只剩不及600頭,被IUCN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動物園內的域外族群也僅263頭,臺北動物園參與國際合作保育計畫增加非洲野驢的圈養族群數量」(見「張欽嵐 facebook[1]。我沒搜尋到上述野驢有因「阿膠」遭到獵殺的消息,倒是查到了美國加州有42頭「保育野驢」遭到不明人士槍殺的報導(見2019825日《星島日報》[2]與「友善動物網」[3]

在中國,非野生驢種繁多,其中「德州驢、關中驢、廣靈驢、泌陽驢、新疆驢」被譽為「中國五大優良驢種」,另外還有「佳米驢」、「河西驢」、「三粉驢」,還有俗稱作「毛驢」的小型驢等等。「德州驢」也稱「肉驢」,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牛羊低,膽固醇含量也低,畜養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原產於山東,現已被新疆、陝西、遼寧等24省引為種畜;「三粉驢」原產地和「德州驢」相同,二者皆以被中國國家列入「地方品種保護名錄」。

至於阿膠採用驢皮的來源並非上述這些品種,而是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的特產、被列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的「東阿黑毛驢」,根據報導,截至2018年,聊城市共有174家黑毛驢養殖基地暨合作社,總存欄量達8萬頭,僅東阿縣就有60多家,存欄量3萬頭(參見「百度百科」〈東阿黑毛驢〉詞條)

既然世上絕大部分的驢是人工畜養的,也就是如同牛、羊、豬一般的「家畜」,那麼是否還會存在「趕盡殺絕」以及「滅種屠殺」的問題,請林教授自己好好想想。

                我沒吃過阿膠,沒買過阿膠,也從未對阿膠產生興趣,不好在阿膠價格上置喙,但是查一查股價還是辦得到的。「東阿阿膠」的股價在2017年來到歷史的最高價73.71元,然後便一路滑落,2020年的最低價來到24.92元,現在價格大約在30[4]。另據股友「稻原楓嶺黃河沿」所公布的數據,「東阿阿膠」上季度虧損6.52億,本季則因新冠疫情以及大力去庫存的原因,僅虧損0.660.94億。[5]......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明什麼,我也是只有呵呵了。

最後,「中國政府放任這個愚弄人民的狗皮膏藥」,這話同樣也「無法證實」不是?

以上。



注: